全自動餾程測定儀是石油、化工等行業檢測液體餾程(如汽油、柴油、溶劑等)的關鍵設備,能自動完成加熱、蒸餾、冷凝、計量等流程,保障檢測精準度和效率。以下是簡潔易懂的核心操作要點,覆蓋從準備到收尾的關鍵環節,快速掌握規范操作:
一、操作前準備要點
設備檢查:將儀器放置在水平、通風的臺面,確認電源、冷凝水管路連接正常(冷凝水需持續流通),打開總電源預熱 10 分鐘,檢查顯示屏參數(加熱功率、冷凝溫度)無報錯,蒸餾燒瓶、接收量筒等配件無破損。
樣品準備:取規定體積的待檢測樣品(按檢測標準,如 GB/T 6536,一般為 100mL),過濾去除雜質和水分(避免影響蒸餾效果),確保樣品溫度接近室溫(偏差不超過 ±2℃)。
配件安裝:將清潔干燥的蒸餾燒瓶固定在加熱爐上方,連接好蒸餾頭與冷凝管,確保接口密封良好(無漏氣);在冷凝管下方放置接收量筒,對準餾出液出口,確保量筒刻度清晰、無破損。
二、核心操作關鍵要點
參數設定:在顯示屏上選擇對應的檢測標準(如 GB/T 6536、ASTM D86),設定加熱功率(初始功率可稍高,避免暴沸)、冷凝溫度(一般為 0-10℃,根據樣品餾程范圍調整),確認自動計量模式開啟。
注入樣品:用移液管將準備好的樣品緩慢注入蒸餾燒瓶,避免樣品濺出或產生氣泡,注入后確保燒瓶內樣品體積符合標準要求,蓋緊蒸餾頭密封蓋。
啟動檢測:按下 “開始” 鍵,儀器自動啟動加熱和冷凝系統,此時需觀察初始加熱狀態 —— 若樣品出現暴沸,立即降低加熱功率;若餾出液速度過慢,可適當調高功率(保持餾出速度符合標準:一般 4-5mL/min)。
過程監控:檢測過程中,儀器會自動記錄初餾點、各餾出體積對應的溫度(如 10%、50%、90% 餾出點)和終餾點,無需手動記錄;若出現異常(如無餾出液、溫度驟升),需立即停機檢查密封情況和加熱系統。
三、操作后收尾要點
停止運行:待檢測完成(儀器顯示 “測試結束”,終餾點記錄完成),先關閉加熱功能,保持冷凝水流通 5-10 分鐘,待蒸餾燒瓶冷卻后,再關閉總電源和冷凝水。
配件清潔:拆卸蒸餾燒瓶、冷凝管、接收量筒,用無水乙醇或對應溶劑沖洗干凈,去除殘留樣品,晾干后妥善存放;若有頑固污漬,可用軟毛刷輕輕刷洗(避免刮傷玻璃配件)。
數據與維護:導出或打印檢測數據,留存檢測報告;定期清潔儀器加熱爐表面和冷凝管內壁,檢查密封墊是否老化(老化需及時更換),確保儀器下次使用正常。
四、必記安全與精準要點
樣品多為易燃液體,操作時禁止明火,儀器周圍需遠離易燃、易爆物品,保持通風良好。
加熱過程中切勿觸碰加熱爐和蒸餾燒瓶,避免高溫燙傷;拆卸高溫配件需待完全冷卻后進行。
檢測前需確保所有玻璃配件清潔干燥,無殘留液體,否則會影響餾程數據的準確性;若多次檢測結果偏差大,需校準儀器溫度傳感器和計量系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