技術文章
樣品準備:按照 ASTM D2386 標準,取適量均勻的油品樣品(一般 5-10 毫升,具體看設備試管規(guī)格),如果樣品有雜質或分層,需要先過濾或搖勻,避免雜質影響觀察;同時要注意,樣品溫度不能過高或過低,最好恢復到室溫(20-25℃)再進行檢測,防止初始溫度偏差導致結果不準。
設備檢查:先看測定儀的冷卻系統是否正常 —— 比如冷卻液是否充足(如果是冷卻液循環(huán)型設備),冷卻槽是否干凈無雜質;再檢查控溫系統,打開設備電源,設定一個小范圍溫度(比如 0℃),觀察溫度顯示是否穩(wěn)定,傳感器是否正常工作;最后檢查觀測系統,確保觀察窗清潔、燈光亮度合適,攝像頭(如有)角度對準試管位置。
工具準備:準備好專用檢測試管(必須符合 ASTM D2386 標準尺寸,避免試管過粗或過細影響熱傳遞)、試管架、溫度計(校準過的,用于輔助核對溫度),以及記錄表格(用來記錄降溫時間、樣品狀態(tài)變化、最終結果等)。
裝樣與放置:將準備好的樣品緩慢倒入專用試管,注意不要灑出,液面高度達到試管刻度線即可(一般是試管容積的 2/3);然后將試管放入測定儀的冷卻槽中,確保試管底部與冷卻槽底部接觸良好,避免留有空隙影響降溫速度,再蓋上設備蓋子,關閉觀察窗(或調整攝像頭位置)。
設定參數:根據檢測油品的類型,在設備操作面板上設定參數 —— 比如柴油的檢測溫度范圍一般是 - 30℃至 0℃,潤滑油可能需要更低的溫度(如 - 50℃);同時設定降溫速度,ASTM D2386 標準要求降溫速度為每分鐘 1-2℃,不能太快(太快會導致樣品內部溫度不均勻,凝點偏低),也不能太慢(影響檢測效率)。
觀察與判斷:設備啟動后,每隔 5℃(或按設備提示的時間間隔),打開觀察窗(或查看攝像頭畫面)觀察樣品狀態(tài)。判斷傾點時,輕輕傾斜試管(角度約 45 度),如果樣品在 10 秒內能夠流動,就記錄當前溫度,繼續(xù)降溫;當樣品第一次傾斜后 10 秒內不流動時,倒回之前一次能流動的溫度,就是傾點。判斷凝點時,繼續(xù)降溫,當樣品傾斜 45 度后 1 分鐘內全不流動,此時的溫度就是凝點。
停止與清理:檢測完成后,先關閉冷卻系統,待冷卻槽溫度回升到 0℃以上,再取出試管;將試管內的樣品清理干凈,用清水沖洗試管(如果是油樣,可先用汽油擦拭再沖洗),晾干后備用;同時關閉設備電源,清理設備表面的污漬,做好設備使用記錄。